1. 誰知道有關唐詩宋詞元曲的手抄報設計(圖)
校園手抄報是學校活動的一個老項目,能夠直接涉及到讀寫。
可是它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比如:有的同學雖然有較豐富的課外書籍,可是寫字能力卻很差,自己辦出來的手抄報字跡潦草,常常招來同學們的取笑,讀寫積極性大大減弱;而有的同學寫字能力很強,但由于家庭條件的制約,自己的閱讀空間卻很小,想抄卻沒得抄,形成一種自卑心理。針對以上種種情況,我設計了一種模仿編輯部的“投稿式”手抄報,促使同學之間分工合作,共同提高。
一、班內設編輯部 首先在班內建立一個編輯部,形成手抄報的領導核心,這就需要老師慧眼識英才,主編、副主編、版面設計、美術編輯,都需要量體裁衣,讓學生充分發揮特長。通過同學們的民主協商,大家一致同意把手抄報分為四大版塊:校園新聞(或國內新聞)、少年博覽、學習園地、尖尖角擂臺。
“校園新聞”可以由學生撰寫校內有價值的新人新事,也可以摘抄小學生應該了解的國內新聞;“少年博覽”主要是小學生可以接受的科技知識或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學習園地”是學生課內知識的延伸,任何與目前所學知識有關的內容均可納入;“尖尖角擂臺”是大家習作比武的空間,學生寫出自己最滿意的作文投稿,編輯部選出最好的一篇登出,該作者就會榮登本期“擂主”寶座,其他同學也可就“擂主”的作品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價值的也會登上“擂臺”的評論區。除此之外,還設有“幽默樂園”,登載一些雅俗共賞的漫畫,讓精于“丹青之道”的同學一展身手,還有報縫、“上周評論”等機動性欄目,使內容更趨于豐富。
二、大家都是小記者 班內手抄報一定要面向全體,力爭提高全體學生的讀寫能力。所以,在組建好編輯部的同時,我努力做好全班學生的組織發動工作,協助編輯部向全班征稿,使全班同學都成為小記者,積極進行課外閱讀。
各個版面的“編輯”都認真建好自己的“信箱”,并在“信箱”上寫了新穎的廣告詞。同學們的讀寫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小記者們踴躍投稿,小編輯們有條不紊地編寫,作品被印出好幾份,班內傳閱。
同學們讀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既增長了知識,又鍛煉了各方面能力。 一位同學在一篇作文中寫道:“我是班里的一名小記者了,你羨慕我嗎?可是我還有一個小小的夢想,那就是也想成為一名編輯,做一個更成功的人。”
沒想到當編輯的欲望在這個小同學的心中竟是這么強烈。從這篇作文中,我看到了學生的自主、自強,我為他們有這樣的想法而高興。
為滿足所有同學的愿望,我采取了進一步的改革。 三、重組編委,小鬼當家 在學生的讀寫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的基礎上,我采取了第三步措施,那就是重組編委。
原來編輯部的小編輯部有了很強的編寫能力,對各方面的工作也都很熟悉。于是,我把重組編委的權力給了他們,讓他們每個人都作為主編組織自己的編輯小組。
這樣班內就形成了六個編輯小組,全班40多名同學各司其職,不是編輯,就是特邀記者,每個人都有了成功感、自豪感,各小組內的體制由學生自己設定,有的小組還制定了規則,組內每人每天練寫一篇,根據作品選拔編輯,其余的人組稿。各個編輯小組都有了自己的名字:海燕、美人魚、超人等等,小組之間還展開了競爭,優勝組的大名醒目地寫在報上。
學生的潛能被充分地挖掘出來了,不僅有了預定的收獲,而旦有了學生自己的創新,不僅提高了學生讀寫能力,而且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班內形成了團結、協作、創新的良好氛圍。
2. 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
感遇 張九齡 【字體:大 中 小】 小山屋4327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注】林棲者:指隱士。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簡析】這兩首哲理詩是張九齡貶為荊州長史后所作。開元末期,唐玄宗沉溺聲色,怠于政事,貶斥張九齡寵任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和專事逢迎的牛仙客。
牛、李結黨,把持朝政,排斥異己,朝政更加腐敗。張九齡對此是十分不滿的,于是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托物寓意,寫了《感遇十二首》。
這里選一、七首。第一首就是借春蘭秋桂高潔的品質,來比喻自己不同流全污,堅持政治理想的節操。
第二首借橘喻人,取比、興手法,表現橘樹的高尚品格,但因山川阻隔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為之申述不平。 佳人 杜甫 【字體:大 中 小】 小山屋4333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簡析】“佳人”并非寫實,只是一種寄托,可能是詩人自己的身影。
雖時世艱難,多遭不幸,仍不愿入染濁流。 宋詞 浪淘沙 柳永 【字體:大 中 小】 小山屋4640 夢覺、透窗風一線,寒燈吹息。
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負佳人、幾許盟言,便忍把、從前歡會,陡頓翻成憂戚。 愁極。
再三追思,洞房深處,幾度飲散歌闌。 香暖鴛鴦被。
豈暫時疏散,費伊心力。 殢云尤雨,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
恰到如今,天長漏永,無端自家疏隔。 知何時、卻擁秦云態? 愿低幃昵枕,輕輕細說與,江鄉夜夜,數寒更思憶。
少年游 柳永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棲。 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云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 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去年時。 雙調·大德歌 關漢卿 【字體:大 中 小】 小山屋7451 春 子規啼[二],不如歸。
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
一春魚雁無消息[三],則見雙燕斗銜泥[四]。 夏 俏冤家,在天涯[五]。
偏那里綠楊堪系馬[六]。困坐南窗下,數對清風想念他[七]。
蛾眉淡了教誰畫[八],瘦巖巖羞帶石榴花[九]。 秋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睡不著[十]。
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一一]。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一二],淅零零細雨打芭蕉[一三]。
冬 雪紛華,舞梨華[一四]。再不見煙村四五家[一五],密灑堪圖畫[一六]。
看疏林噪晚鴉[一七],黃蘆掩映清江下,斜纜著釣魚艖[一八]。 [一]雙調:宮調名。
大德歌:是這個調子的曲牌。 [二]子規:即杜鵑。
據說它的叫聲有些象“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晁補之《滿江紅·寄內》:“歸去來,莫教子規啼,芳菲歇。”
[三]魚雁:書信的合稱。《漢書·蘇武傳》:“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
秦觀《鷓鴣天》:“一春魚鳥無消息,千里關山勞夢魂。” [四]則見:只見。
斗銜泥:爭著銜泥營造巢穴。化用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誰家新燕啄春泥”詩意,喻相思相愛。
[五]天涯:指極遠的地方。《古詩十九首》:“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六]“偏那”句,偏偏只有那里留得住。張耒《風流子》:“遇有系馬,垂楊影下。”
[七]數對:屢次對著,頻頻地對著。 [八]蛾眉:指女子彎彎的長眉毛。
[九]瘦巖巖:瘦削的樣子。石榴花:泛指紅色的花。
蘇軾《賀新郎》:“石榴半吐紅巾蹙”,則借作石榴花了。 [一○]陳摶高臥:陳摶(tuan):五代末、北宋初的著名道士。
字圖南,自號扶搖子,曾修道于華山,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每睡常百多天才起來。
[一一]撲簌簌:流淚的樣子。 [一二]秋蟬、寒蛩(qiong):秋天里容易喚起人們愁思的兩種昆蟲,詩人們往往用它們來形容和點染離人的秋思。
蟬,又名知了。寒蛩:即蟋蟀。
[一三]“淅零零”句:形容下著蒙蒙的細雨。細雨打芭蕉,取李煜《長相思》:“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
夜長人奈何”的語意。 [一四]雪紛華,舞梨花:形容雪花象梨花一樣的潔白。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一五]煙村:煙霧籠罩著的村莊。 [一六]堪圖畫:值得描繪。
圖畫,這里是動詞。《漢書·蘇武傳》:“圖畫其人于麒麟閣。”
[一七]掩映:半藏地露,或隱或現。 [一八]“斜纜”句:斜系著一條小小的釣魚船。
纜,本是系船的索子, 里作動詞用。
3. 求唐詩宋詞元曲簡介~~
元曲四大家有兩個版本,一說是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另一說是關漢卿、白樸、馬致遠、王實甫,其實他們都是以雜劇聞名的 關漢卿是的雜劇樓主肯定都知道就不列舉了,散曲創作很少,都收在《金元散曲》里面,他的散曲我沒讀過,經過搜索之后粘貼一下他人推薦的一首吧 [雙調.大德歌]春夏秋冬共五首,且在此錄一首《冬之二》: 雪粉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
密灑堪圖畫,看疏林噪晚鴉。黃蘆掩映清江下,斜纜著釣魚艖。
白樸的雜劇《梧桐雨》,《墻頭馬上》都是代表作,散曲代表作也粘貼別人錄的吧: [越調*天凈沙]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百草紅葉黃花。 馬致遠 致遠自然首推[越調*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鄭光祖的散曲今存小令六首,套曲兩道,講究詞藻、音律,風格典麗。 (防盜網站,復制不下來,只能給地址了 /newweb/shihai/YDSC/*) 王實甫還有少量散曲流傳:有小令1首,套曲3種(其中有一殘套)。
其中,小令〔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較有特色,詞采旖旎,情思委婉,與《西廂記》的曲詞風格相近。 【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
4. 《詩經》中的唐詩、宋詞、元曲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桃花溪》 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青溪》 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風雨》 李商隱
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心斷新豐酒,銷愁又幾千。
《將進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玉蝴蝶》 柳永
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音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滿庭芳》 秦觀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漫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樓望斷,燈火已黃昏。
《醉落魄》 范成大
棲鳥飛絕,絳河綠霧星明滅。燒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滿地淡黃月。 好風碎竹聲如雪,昭華三弄臨風咽。鬢絲撩亂綸巾折。涼滿北窗,休共軟紅說。
《浣溪沙》 賀鑄
樓角初消一縷霞,淡黃楊柳暗棲鴉,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歸龍荒,更垂簾幕護窗紗,東風寒似夜來些。
[仙呂.后庭花] 呂止庵
孤身萬里游,寸心千古愁。霜落吳江冷,云高楚甸秋。認歸舟,風帆無數,斜陽獨倚樓。
[中呂.紅繡鞋]晚秋 李致遠
夢斷陳王羅襪,情傷學士琵琶,又見西風換年華。數杯添淚酒,幾點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四時佳興.春][采茶歌] 鐘嗣成
嘆芳塵,已三分,二分流水一分塵。寂寂落花傷暮景,凄凄芳草怕黃昏。
[雙調.沉醉東風]秋景 盧摯
掛絕壁枯松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四周不盡山,一望無窮水。散西風滿天秋意。夜靜云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里。
[雙調][折桂令]九日 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燕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歸鴉。
5. 唐詩宋詞元曲的資料
唐詩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
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盡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
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其他的無數詩人,象滿天的星斗一般。
這些詩人,今天知名的就還有二千三百多人。他們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詩》中的也還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
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此外,還有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有表達兒女愛慕之情的,有訴說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的等等。
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的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而許多偉大的作品,則又是這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
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
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
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
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并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并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于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宋詞 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詞人:李清照、柳永、秦觀、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等。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
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后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詞的初期極盡艷麗浮華,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間,是一種通俗的藝術形式,五代時期的《花間集》就很明顯地展露了詞美麗絢爛的文采,但是這期間的詞題材還僅限于描寫閨情花柳、笙歌飲宴等方面,可以說還顯得很“小氣”。
雖然藝術成就上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準,但是在思想內涵上層次還不夠。宋代初期的詞一開始也是沿襲這種詞風,追求華麗詞藻和對細膩情感的描寫。
像曾因寫過“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連于歌坊青樓之間,給歌妓們寫寫詞。所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當時的詞被認為是一種粗俗的民間藝術,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當上宰相之后,對于他以前所做的詞都不承認是自己寫的。宋朝的艷妓之多,水平之高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們和宋朝的才子們一起共同推動了詞這一新興藝術形式在民間的廣泛流傳。
但是,隨著詞在宋代的文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詞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充實和提高。“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奠定了邊塞詞在宋詞中的地位,使只聞歌筵酒席、宮廷豪門、都市風情、脂粉相思之類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蘇詞首開豪放詞風,宋詞已經不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娛樂和表達兒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當時的士大夫對時代、對人生乃至對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宋詞徹底跳出了歌舞艷情的巢窠,升華為一種代表了時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詞還可以分為小令(58字以下)、中調(59~90)、長調(90以上)。
元曲 一般來說,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是元代文學主體。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唐詩宋詞元曲中的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