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陜西有什么古詩詞或名句
贊揚陜西的古詩和名句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
黃河淹華岳,白日照潼關。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
杜甫
威弧不能弦,自爾無寧歲。
川谷血橫流,豺狼沸相噬。
天子從北來,長驅振凋敝。
頓兵岐梁下,卻跨沙漠裔。
二京陷未收,四極我得制。
蕭索漢水清,緬通淮湖稅。
使者紛星散,王綱尚旒綴。
南伯從事賢,君行立談際。
生知七曜歷,手畫三軍勢。
冰雪凈聰明,雷霆走精銳。
幕府輟諫官,朝廷無此例。
至尊方旰食,仗爾布嘉惠。
補闕暮征入,柱史晨征憩。
正當艱難時,實藉長久計。
回風吹獨樹,白日照執袂。
慟哭蒼煙根,山門萬重閉。
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遞。
裴回悲生離,局促老一世。
陶唐歌遺民,后漢更列帝。
恨無匡復姿,聊欲從此逝。
《漢中行》宋 黃裳
漢中沃野如關中,四五百里煙蒙蒙。
黃云連天夏麥熟,水稻漠漠吹秋風。
七月八月{左禾右罷}稏紅,一家往往收千鐘。
行人嘆息風土好,居人生計何草草。
老翁扶杖泣我前,此事何堪與君道。
君不見屯軍十萬如貔貅。椎牛釃酒不得飽,
飛芻挽粟無時休。禾稼登場雖滿眼,
十有八九歸徵求。軍前輸米更和糴,
囊括顆粒無乾糇。棱棱殺氣森平原,
雖食我肉不敢言。陣馬如云動雷電,
戈戟摐撞相騰喧。口邊奪食與馬嚙,
馬飽人饑無處說。大吏明知但吁嘆,
百姓俛首當擭竊。天高日薄炊煙冷,
村落蕭條往來絕。君莫問我漢中連年事,
肝膈難言眼流備。似聞今年春,
關外四五州。歲饑人無食,
餓者頗亦稠。蕃人欲寇邊,
此事信有不。時涂茍如此,
人生不如死。死即萬事休,
生則何時已。語多情極辭轉哀,
野風颯颯吹黃埃。荒村相對兩嗚咽,
收淚問我方來。作官騎馬不易得,
具與天子憐嬰孩。老翁已老死不惜,
家有兒孫方戢戢。愿群富貴為愛惜,
莫教還似翁今日。
《歸次漢中境上》宋.陸游
云棧屏山閱月游,馬蹄初喜蹋梁州。
地連秦雍川原壯,水下荊楊日夜流。
遺虜孱孱寧遠略,孤臣耿耿獨私憂。
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
(陸游寫了大量關于漢中的詩詞,有《陸游漢中詩詞選》)
(漢中位于陜西西南部)
2. 求陜西中考作文《讀〈唐詩宋詞選〉我真陶醉》的文章
讀《唐詩宋詞選》我真陶醉
讀《唐詩宋詞選》我真陶醉
看著“春風又綠江南岸”,賞著“漠漠水田飛白鷺”,聽著“無邊落木蕭蕭下”,又道“燕山雪花大如席”。我手捧著一本《唐宋詩詞選》,嗅著茗品的馨香,吟著這些或清新雋永,或語意明快,或感人肺腑的詩章,心也隨著一起陶醉在這些文學作品中了,我的喜怒哀樂也一起隨它們蕩漾了。
喜 當“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字字如珍珠般跳入我眼簾時,我腦中立即展現出一幅蘇軾暢游西湖的圖畫。畫中蘇軾眉梢舒展,把酒當歌,無限風光盡收眼底,其喜洋洋者矣。此時此刻在我心中也同樣涌出一種舒暢喜悅的感覺了。
怒 當我讀到“怒發沖冠,憑欄處”時,我頓時被岳飛的激憤感情所感染,一腔怒火全噴向“秦檜”這個名字上了,當我讀到“笑談渴飲匈奴血”時,又被他大無畏的報國精神所震憾。
哀 “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用婉約凄美的筆調,又涂寫出另一種心情——哀傷。即使國破家亡,如文天祥一樣,“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讀到這里,不禁潸然淚下,對女詞人的悲慘報以極大的同情,同時也同情水深火熱中的勞苦大眾。
樂 蘇軾的名句“總把新桃換舊符”終于把我從悲慘世界中拉了出來。我聽著耳邊恍惚的爆竹聲,想像著人們歡度春節的美景,心情也如年初一般喜悅了。
這就是我癡迷《唐宋詩選》的原因。打開它,是一個五彩紛呈的世界,有感人的情節感動你,有拍案叫絕的名句令你驚嘆,有可喜的人生讓你去感覺。
讀《唐宋詩詞選》,我真癡迷。
3. 唐詩和宋詞,你更喜歡哪個
這個看個人喜好,唐詩很明顯工整,而詞,就從字數上看就靈活許多。
“詩中有畫”是詩詞創作的高境界,也是詩詞評論中常用的褒揚之辭。這里的詩中這“畫”大體上蘊含著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形體,二是色彩。
李清照照詞《醉花陰》中“人比黃花瘦”之句,以人比黃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繪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劃了嬌弱的體態。用黃花的形色作比,把閏中少婦憔悴、嬌弱、病態的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詩人把“形”與“色”統一于一體,創造了渾然一體的詩詞畫意。本文試圖略去詩詞中有關形體的刻劃,單純對其色彩加以品評。
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詩詞中生動的形體刻劃影響我們對色彩的品味,另一方面暫時放置“形體”不論,可以更加深刻地領會詩詞中有關色彩描繪的豐富內含和藝術魅力。 一、兩類色彩,風格各異。
唐宋時代的詩人十分注意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色彩,并在作品中把這些色彩生動地表現出來。他們不像畫家那樣把色彩直接鋪陳在讀者面前,而是通過對于色彩的描繪和形容,通過讀者的想象,間接地把動人的畫面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總觀詩人筆下描繪和形容色彩的詞,大致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用以描繪和形容有明確色相的色彩的詞。
如:赤、紅、橙、藍、紫、黑、白等。這類詞每一個都表現了明確而固定的色相。
不論是單獨出現,還是同別的詞組成其它語匯,這類詞所表現 的色相都有是固定不變的。無需依靠上下文義來判斷。
例如: 1、“飛紅萬點愁如海。”(秦觀《千秋歲》) 2、“朱門酒肉臭。”
(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3、“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4、“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春日》) 5、“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6、“霜黃碧梧白鶴。”
(杜甫《暮歸》) 7、“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8、“黑云壓城城欲摧。”
(李賀《雁門太守行》) 從以上例句可以看出,這類描繪色彩的詞不論在什么環境中,其色相不變。第二類是用以描繪和形容沒有固定色相的色彩的詞。
這類詞所描繪的色相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各不相同,要根據上下文意來判斷。如:青、綠、碧、蒼、翠等詞。
例如: 1、“青”在不同的語境中表現不同的色相。“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其中青為藍色;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青為灰藍色;在“點溪荷葉疊青錢”(杜甫《漫興》)中青為石綠色;在“山外青山樓外樓”(林升《題臨安邸》)中青為灰綠色;而在“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將進酒》)中青則為黑色。 2、“碧”在不同語境中表現的色相也是各不相同。
“便引詩情到碧宵”(劉禹錫《秋詞》)“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明月不歸沉碧海”(李白《哭晁卿衡》)“閑來釣碧溪上”(李白《行路難》)“萬里浮云卷碧山”(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映階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這些句子中碧空、碧水、碧山、碧草所描繪的色相各異。碧空描寫蔚藍色的天空;碧水形容澄澈的綠水;碧山指的是翠綠的山巒;碧草即是嫩綠的青草。
碧字所描繪的具體色彩,只有品味全詩方可領會。 3、“翠”字在“翠掩重門燕子閑”(鄭會《題邸間壁》)中為綠色,而在“燕姬翠黛愁”(杜甫《納涼晚際遇雨二首》)中則為濃黑色。
4、“蒼”在色相的表現上更為寬泛。“應憐屐齒印蒼苔”(葉紹翁《游園不值》)“兩鬢蒼蒼十指黑”(白居易《賣炭翁》)“高標跨蒼穹”(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日暮蒼山遠”(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山轉蒼翠”(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此五句中蒼字所表現 的色相各不相同。
總觀上述兩類詞在詩詞中的具體運用,會讓人明顯地感覺出不同的色彩風格。第一類詞表現 了明確色相,產生出一種明快、清爽的色彩效果。
準確、鮮明、生動地表現了詩人的獨特感受和強烈的激情。紅、黃、橙、藍、紫等每一個詞都浸透了詩人的心緒。
第二類詞與第一類詞相比顯得曲折含蓄、耐人尋味。在蒼、翠、青等詞匯的運用上,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
這類詞像是寄托了某種弦外之音,造成一種細膩、繁復、微妙的色彩效果,以其豐富的節奏韻律創造了另一種美的境界。 二、兩種手法,各顯千秋。
唐宋詩人描繪色彩的手法是各不相同的。如同畫家用同樣的顏料畫出不同風格的作品一樣,其手法是豐富多樣的。
這里把唐宋詩人描繪色彩的典型手法粗略地歸納為兩種,并加以簡單地分析。 一是對比調合法。
這是唐宋詩人運用得最為普遍的一種描繪色彩的手法。這種手法的最大特點是強調生活中各種色相的個性。
根據色相之間的對比程度,我們可以把這種手法歸納為三種不同的類型。 第一種類型:強烈對比,即不同色調的色彩對比。
“千里鶯啼綠映紅”(杜牧《江南絕句》)中“紅”對“綠”,“紫蝶黃蜂俱有情”(李商隱《二月二日》)中“黃”對“紫”‘“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中“白”對“青”,這些不同色調的色彩都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又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點”(楊。
4. 歌頌陜西的詩詞
<;長安行>
(一)
霞染山河色,亂云天地傾。泉臺鼙鼓動,驚起老秦兵。
(二)
赤日柏油路,無風熱浪推。灞橋人道是,不見柳絲垂。
(三)秋辭長安吟留別兼和大哥
才識長安好,匆匆辭古都。灞河清淺處,柳下晚風書。
去年去西安旅游,寫了三首五絕,看看合用不
贊揚陜西的古詩和名句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
黃河淹華岳,白日照潼關。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
杜甫
威弧不能弦,自爾無寧歲。
川谷血橫流,豺狼沸相噬。
天子從北來,長驅振凋敝。
頓兵岐梁下,卻跨沙漠裔。
二京陷未收,四極我得制。
蕭索漢水清,緬通淮湖稅。
使者紛星散,王綱尚旒綴。
南伯從事賢,君行立談際。
生知七曜歷,手畫三軍勢。
冰雪凈聰明,雷霆走精銳。
幕府輟諫官,朝廷無此例。
至尊方旰食,仗爾布嘉惠。
補闕暮征入,柱史晨征憩。
正當艱難時,實藉長久計。
回風吹獨樹,白日照執袂。
慟哭蒼煙根,山門萬重閉。
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遞。
裴回悲生離,局促老一世。
陶唐歌遺民,后漢更列帝。
恨無匡復姿,聊欲從此逝。
《漢中行》宋 黃裳
漢中沃野如關中,四五百里煙蒙蒙。
黃云連天夏麥熟,水稻漠漠吹秋風。
七月八月{左禾右罷}稏紅,一家往往收千鐘。
行人嘆息風土好,居人生計何草草。
老翁扶杖泣我前,此事何堪與君道。
君不見屯軍十萬如貔貅。椎牛釃酒不得飽,
飛芻挽粟無時休。禾稼登場雖滿眼,
十有八九歸徵求。軍前輸米更和糴,
囊括顆粒無乾糇。棱棱殺氣森平原,
雖食我肉不敢言。陣馬如云動雷電,
戈戟摐撞相騰喧。口邊奪食與馬嚙,
馬飽人饑無處說。大吏明知但吁嘆,
百姓俛首當擭竊。天高日薄炊煙冷,
村落蕭條往來絕。君莫問我漢中連年事,
肝膈難言眼流備。似聞今年春,
關外四五州。歲饑人無食,
餓者頗亦稠。蕃人欲寇邊,
此事信有不。時涂茍如此,
人生不如死。死即萬事休,
生則何時已。語多情極辭轉哀,
野風颯颯吹黃埃。荒村相對兩嗚咽,
收淚問我方來。作官騎馬不易得,
具與天子憐嬰孩。老翁已老死不惜,
家有兒孫方戢戢。愿群富貴為愛惜,
莫教還似翁今日。
《歸次漢中境上》宋.陸游
云棧屏山閱月游,馬蹄初喜蹋梁州。
地連秦雍川原壯,水下荊楊日夜流。
遺虜孱孱寧遠略,孤臣耿耿獨私憂。
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