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燭之武退秦師重點實詞古今異義通假字虛詞和句式總結
重要實詞 1、貳 ①“二”的大寫. 因為鄭國先于晉國結盟,但后于晉國的敵國楚國結盟,被視為不敬.故秦、晉圍之.(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②副職 (例:其內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③不專一 (例:貳則疑惑.《荀子?解蔽》) ④離心,背叛 (例: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左傳》) ⑤再,重復. (例: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⑥從屬二主.(本文: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鄙 ①邊邑,邊遠的地方 (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 “越國以鄙遠”) ②庸俗,鄙陋. (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③看不起,輕視. (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3、許 ①準許. (同現代漢語) ②答應,聽從. (例:本文:“許之.”、“許君焦、瑕……”) ③贊同. (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 ④約數 (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 ⑤表處所 (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4、闕 ①què 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樓 ③què 皇宮,引申為朝廷 ④quē 挖掘,引申為侵損,削減.(本文:闕秦) 5、微 ① 沒有 ②細小,輕微(同現義)例:動力其微駭然已解 ③衰敗 國勢衰微.例:死秦孝公以來周氏甚微. ④卑賤 (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 ⑤幽微,精妙. 微言大義(成語) ⑥隱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 ⑦假如沒有. (例:《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壞,破舊.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 ②謙詞 敝人 ③疲憊 (例:《資治通鑒》:“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④損害,衰敗. (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7辭①\x09口實(例:愈加其罪何患無辭.)②\x09文辭(例:而 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③\x09借口(例:君子疾 曰:欲之而心為之辭.)④\x09命令(例:今者來辭代罪.)⑤\x09一種(例:歸去來兮辭.)⑥\x09 (例:辭曰:臣之壯也.)重要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于晉 (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事 (拿,來,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 (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把,介詞)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表順承,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表轉折,連詞)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疑問副詞,為什么)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疑問代詞,哪里) “之”的意義和用法見課后第三題. 4、其 ①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代詞,指代“使者”) 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代詞,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與,不知 (代詞,自己的) ④吾其還也 (表商量或希望語氣,還是) 5、之 ①公從之 (代詞,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是寡人之過也 (的)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詞 的) ④何厭之有 (賓語前置,有何厭之) ⑤鄰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臣之壯年---行李之往來 ⑥燭之武 (介于性命之間的助詞)詞類活用 ①晉軍函陵 (名詞作動詞,軍是駐扎的意思,同下文“秦軍”)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使.滅亡,動詞使動用法) ③鄰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厚,變雄厚;薄,變薄弱) ④越國以鄙遠 (鄙,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 地,指鄭國) ⑤朝濟而夕設版焉 (“朝”、“夕”,名詞活用作狀語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⑥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東”“西” 為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向西;前一個“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 疆界.后一個“封”,仍為名詞,疆界.) ⑦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詞做動詞,損害) ⑧共其乏困(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缺少的東西) ⑨闕秦以利晉(使動用法.使.獲利) ⑩且貳于楚也(數詞活用做動詞,從屬二主) 11.夜縋而出(名詞做狀語;在夜晚)通假字 ①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 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③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 ④秦伯說 (說,通“悅”,贊同,高興) ⑤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⑥焉用亡鄭以陪鄰?(陪,通“倍”,增加) ⑦ 若不闕秦 將焉取之 (闕,通“缺”,侵損,削減.)古今異義 ①行李之往來 (行李,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 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今義: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⑥敢以煩執事(執事,古義:官職;今義:掌管某項工作的人)文言句式 ①以其無禮于晉 狀語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狀語后置 ③夫晉,何厭之有? 賓語前置,“有何厭”. ④是寡人之過也. 判斷句. ⑤(燭之武)辭曰 省略句 ⑥敢以(之)煩執事 省略句 ⑦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 省略句 ⑧(晉。
2.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實詞和虛詞
◎重要實詞:1、貳①“二”的大寫.(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②副職 (例:其內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說》)③不專一 (例:貳則疑惑.《荀子·解蔽》)④離心,背叛(例: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左傳》)⑤再,重復.(例: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⑥從屬二主.(本文: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2、鄙①邊邑,邊遠的地方 (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國以鄙遠”)②庸俗,鄙陋.(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③看不起,輕視.(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3、許①準許.(同現代漢語)②答應,聽從.(例:本文:“許之.”、“許君焦、暇……”)③贊同.(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④約數 (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⑤表處所(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4、闕①què 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筑物.②què 城樓③què 皇宮,引申為朝廷④quē 通“缺”⑤jué 挖掘,引申為侵損,削減.(本文:闕秦)5、微①細小,輕微(同現義)②衰敗 國勢衰微.③卑賤(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④幽微,精妙.微言大義(成語)⑤隱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⑥假如沒有.(例:《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敝①壞,破舊.(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②謙詞 敝人③疲憊 (例:《資治通鑒》:“曹操之眾,遠來疲敝.”)④損害,衰敗.(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虛詞1、以①以其無禮于晉 (因為,連詞)②敢以煩執事 (拿,用,介詞)③越國以鄙遠 (表順承,連詞)④焉用亡鄭以陪鄰?(表順承,連詞)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把,介詞)2、而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③若亡鄭而有利于君 (表順承,連詞)④朝濟而夕設版焉.(表轉折,連詞)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表陳述)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么)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疑問副詞,怎么能)④且焉置土石 (疑問代詞,哪里)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代詞,之)⑥永之人爭奔走焉 (兼詞,于此)“之”的意義和用法見課后第三題.◎詞類活用①晉軍函陵 (名詞作動詞)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鄭亡,動詞使動用法)③鄰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④越國以鄙遠(鄙,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鄙;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地)⑤朝濟而夕設版焉 (“朝”、“夕”,名詞活用作時間副詞)⑥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東”、“西”均為方位名詞作狀語;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疆界.)◎通假字①焉用亡鄭以陪鄰?(陪,通“倍”)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③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④秦伯說 (說,通“悅”)⑤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古今異義:①行李之往來(行李,古義:出行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般人的妻子)④亦去之 (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文言句式①以其無禮于晉 介詞結構后置②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介詞結構后置③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有何厭”.④是寡人之過也.判斷句.希望對你有用。
3.燭之武退秦師 重點實詞 古今異義 通假字 虛詞 和句式總結
重要實詞 1、貳 ①“二”的大寫。
因為鄭國先于晉國結盟,但后于晉國的敵國楚國結盟,被視為不敬。故秦、晉圍之。
(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②副職 (例:其內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③不專一 (例:貳則疑惑。
《荀子?解蔽》) ④離心,背叛 (例: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左傳》) ⑤再,重復。
(例: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⑥從屬二主。
(本文: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鄙 ①邊邑,邊遠的地方 (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
) (本文: “越國以鄙遠”) ②庸俗,鄙陋。 (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 ③看不起,輕視。 (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 3、許 ①準許。 (同現代漢語) ②答應,聽從。
(例:本文:“許之。”、“許君焦、瑕……”) ③贊同。
(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 ④約數 (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
) ⑤表處所 (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4、闕 ①què 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樓 ③què 皇宮,引申為朝廷 ④quē 挖掘,引申為侵損,削減。(本文:闕秦) 5、微 ① 沒有 ②細小,輕微(同現義)例:動力其微駭然已解 ③衰敗 國勢衰微。
例:死秦孝公以來周氏甚微。 ④卑賤 (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
) ⑤幽微,精妙。 微言大義(成語) ⑥隱蔽,不顯露。
見微知著(成語) ⑦假如沒有。 (例:《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壞,破舊。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 ②謙詞 敝人 ③疲憊 (例:《資治通鑒》:“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 ④損害,衰敗。 (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7辭 ① 口實(例:愈加其罪何患無辭。) ② 文辭(例:而 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
③ 借口(例:君子疾 曰:欲之而心為之辭.) ④ 命令(例:今者來辭代罪。) ⑤ 一種(例:歸去來兮辭。)
⑥ (例:辭曰:臣之壯也。) 重要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于晉 (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事 (拿,來,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 (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把,介詞)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表順承,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表轉折,連詞)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疑問副詞,為什么)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疑問代詞,哪里) “之”的意義和用法見課后第三題。
4、其 ①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代詞,指代“使者”) 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代詞,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與,不知 (代詞,自己的) ④吾其還也 (表商量或希望語氣,還是) 5、之 ①公從之 (代詞,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是寡人之過也 (的)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詞 的) ④何厭之有 (賓語前置,有何厭之) ⑤鄰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臣之壯年---行李之往來 ⑥燭之武 (介于性命之間的助詞) 詞類活用 ①晉軍函陵 (名詞作動詞,軍是駐扎的意思,同下文“秦軍”)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使。
滅亡,動詞使動用法) ③鄰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厚,變雄厚;薄,變薄弱) ④越國以鄙遠 (鄙,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 地,指鄭國) ⑤朝濟而夕設版焉 (“朝”、“夕”,名詞活用作狀語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⑥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東”“西” 為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向西;前一個“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 疆界。后一個“封”,仍為名詞,疆界。)
⑦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詞做動詞,損害) ⑧共其乏困(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缺少的東西) ⑨闕秦以利晉(使動用法.使。..獲利) ⑩且貳于楚也(數詞活用做動詞,從屬二主) 11.夜縋而出(名詞做狀語;在夜晚) 通假字 ①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 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③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 ④秦伯說 (說,通“悅”,贊同,高興) ⑤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⑥焉用亡鄭以陪鄰?(陪,通“倍”,增加) ⑦ 若不闕秦 將焉取之 (闕,通“缺”,侵損,削減。)
古今異義 ①行李之往來 (行李,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 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今義: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⑥敢以煩執事(執事,古義:官職;今義:掌管某項工作的人) 文言句式 ①以其無禮于晉 狀語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狀語后置 ③夫晉,何厭之有? 賓語前置,“有何厭”。
④是寡人之過也。
4.燭之武退秦師的虛詞 ,實詞 ,通假字 ,古今異義,文言句式,詞類活用
《燭之武退秦師》
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3.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
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通“缺”,侵損,削減。
5.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通“悅”,高興。
6.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異義
1.貳于楚也
古:從屬二主,動詞;
今:“二”的大寫,數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設宴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個人;
今:尊稱一般人的妻子。
5.【可以給我燭之武退秦師這一課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詳細解釋嗎】
◎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于晉 (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事 (拿,用,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 (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把,介詞)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利于君 (表順承,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表轉折,連詞)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疑問副詞,為什么)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疑問副詞,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問代詞,哪里) 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代詞,之) ⑥永之人爭奔走焉 (兼詞,于此) “之”的意義和用法見課后第三題.◎重要實詞: 1、貳 ①“二”的大寫. (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②副職 (例:其內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③不專一 (例:貳則疑惑.《荀子·解蔽》) ④離心,背叛 (例: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左傳》) ⑤再,重復. (例: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⑥從屬二主.(本文: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鄙 ①邊邑,邊遠的地方 (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 “越國以鄙遠”) ②庸俗,鄙陋. (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③看不起,輕視. (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3、許 ①準許. (同現代漢語) ②答應,聽從. (例:本文:“許之.”、“許君焦、暇……”) ③贊同. (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 ④約數 (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 ⑤表處所 (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4、闕 ①què 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樓 ③què 皇宮,引申為朝廷 ④quē 通“缺” ⑤jué 挖掘,引申為侵損,削減.(本文:闕秦) 5、微 ①細小,輕微(同現義) ②衰敗 國勢衰微. ③卑賤 (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義(成語) ⑤隱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 ⑥假如沒有. (例:《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壞,破舊.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 ②謙詞 敝人 ③疲憊 (例:《資治通鑒》:“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④損害,衰敗.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6.
我是從以前的筆記中總結的,《氓》、《采薇》、《離騷》兩段、《詩三首》我沒有你要的那些重點,《赤壁賦》、《游褒禪山記》等學了,我會再幫你總結的!希望對你有幫助!燭之武退秦師1.實詞:1) 且貳于楚也.貳:數詞用作動詞,從屬二主.2) 晉軍函陵.軍:名詞用作動詞,駐扎(軍).3) 越國以鄙遠.鄙:名詞意動,以……為邊邑4) 焉用亡鄭以陪鄰.陪:動詞,增加.5) 敢以煩執事.敢:怎敢.6) 又欲肆其西封.肆:動詞,擴展.7) 若不闕秦.闕:使動用法,使……虧損,缺損.8) 失其所與.與:動詞,結交.9) 燭之武退秦師.退:使動,使……撤退10)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亡:使動,使……滅亡.11) 闕秦以利晉.利:使動,使……獲利2.虛詞:1) 之:a) 子犯請擊之.②代詞,代秦軍.b) 許之.②代詞,(退秦)這件事.(事)c) 公從之.②代詞,代佚之狐.(人)d) 是寡人之過也.③結構助詞,的.e)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④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2)以:a) 以其無禮于晉:①連詞,因為 b) 焉用亡鄭以陪鄰:②連詞,表目的,來c) 越國以鄙遠:②連詞,表目的,來d) 敢以煩執事:③介詞,拿,用3)而:a) 今急而求子:連詞,表順承,就,才.b) 夜縋而出:連詞,表修飾,指動作的方式.c)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連詞,起連接作用,無意義d) 朝濟而夕設版焉:連詞,表轉折,竟然,卻.e) 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折,相當于“卻”4)其:a) 以其無禮于晉:(代詞,指鄭國 )b) 君知其難也:(代詞,它,這件事 )c) 共其乏困:(代詞,他們,指使者)d) 失其所與:(代詞,自己)e) 吾其還也:(語氣詞,表示希望或商量語氣,還是)5)焉:a) 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無意義.b) 朝濟而夕設版焉:語氣詞,無意義c) 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代詞,為什么d) 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3.句式:A. 賓語前置句:1. 何厭之有?——有何厭?B. 狀語后置句1. 以其無禮于晉——以其于晉無禮2.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佚之狐于鄭伯言曰3.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若亡鄭而于君有益C. 判斷句:1. 是寡人之過也.標志:是……也2.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無標志3. 失其所與,不知.無標志4. 以亂易整,不武.無標志D. 省略句1. (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 2. 敢以( 之 )煩執事3. 若舍鄭以( 之 )為東道主.4. 晉軍( 于 )函陵《荊軻刺秦王》1. 聞、引、見、遲、誠1) 聞:乃今得聞教!聞:聽到.使使以聞大王聞:使…聽到.(報告)2)引:秦王驚,自引而起:挺起身.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舉起.3)見:秦王必說見臣:召見.乃遂私見樊於期:會見. 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表被動.圖窮而匕首見:出現.通“現”未嘗見天子:看見過.4)遲: 太子遲之.形容詞意動,認為…遲.5)怪: 群臣怪之.形容詞意動,覺得…怪6)誠: 誠能得樊將軍首:連詞,如果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副詞,的確,確實.7)就:荊軻遂就車而去:動詞,登上.軻自知事不就:動詞,成功.2. 句式:一、兩個被動句.①父母宗族,皆為戮沒.②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二、兩個表原因的判斷句.①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三、兩個一般判斷句.①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②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四、兩個定語后置句.①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五、兩個狀語后置句.①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秦王(以)金千斤,邑萬家購之.②取之百金.—(以)百金取之.3. 虛詞用法一、而:1) 圖窮而匕首見(承接)2) 荊軻遂就車而去(承接)3) 秦王還柱而走(修飾)4) 倚柱而笑(修飾)5) 伏尸而哭(修飾)二、以:1)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介詞,因為2) 丹不忍以己之私:介詞,因為3) 使工以藥淬之:介詞,用4) 日以盡矣:副詞,通“已”,已經5) 皆白衣冠以送之:連詞,表目的,來6) 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連詞,表目的,來7) 使使以聞大王:連詞,表目的,來8) 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介詞,按照9) 而乃以手共搏之:介詞,用10) 乃欲以生劫之:介詞,用11) 箕踞以罵 :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4. 6個通假字1) 秦王必說見臣 :“悅”,高興2) 日以盡矣 :“已”,已經3)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反”,返回4)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秦武陽色變振恐、故振懾:“震”,害怕5) 秦王還柱而走 秦王方還柱走:“環”,繞6) 卒起不意、而卒惶急無以擊軻、卒惶急不知所為:“猝”,突然5.詞類活用1) 進兵北略地 北:名作狀,向北2) 樊於期乃前曰 前:名作動,上前3) 函封之 函:名作狀,用匣子4) 太子遲之 遲:意動,以為遲5) 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名作動,穿白衣戴白帽6) 前而為歌 前:名作動,上前7) 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日夜:名作狀,日日夜夜8) 發盡上指冠 上:名作狀,向上9) 函封 函:名作狀,用匣子10) 使使以聞大王 聞:使動,使…聽到稟告 11) 乃朝服 服:名作動,穿上朝服12) 群臣怪之 怪:意動,以之為怪13) 前為謝曰 前:名作動,上前14) 箕踞以罵 箕踞:名作狀,像簸箕一樣15) 左右既前 前:名作動,上前16) 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絕:使…斷6.古今異義:(前古義,后。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燭之武退秦師文言實詞虛詞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