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的文體是:駢體文。
《與朱元思書》保持了駢文的特點,文章基本上遵循駢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運用對偶句。
《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所作。
原文節選: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譯文:風和煙都消散了,天和山變成相同的顏色。
(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隨意的向東或向西漂流。
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奇異的山,靈異的水,天下獨一無二的。
擴展資料
本文敘述作者乘船自桐廬至富陽途中所見,描繪了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創造出一種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讀后悠然神往,仿佛也親自領略了其間的山水之美;同時也表現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流露出對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視,含蓄地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之趣。
《與朱元思書》篇幅雖短,但很講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八字總領全篇,二、三兩段分承“異水”和“奇山”兩方面,環繞“獨絕”二字展開生發和描摹,結構上綱舉目張,脈絡分明。
寫景順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
寫景重點上, 全文詳寫“山”略寫“水”;寫“水”的部分,詳寫靜態略寫動態;寫“山”的部分,詳寫動態略寫靜態。
這樣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顯得詳略適宜,輕重有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與朱元思書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與朱元思書>的文體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