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張自新,原名鴻,字子賓,蘇州昆山人。
自新年少讀書,聰明絕倫,文思敏捷,超出了其他人。
古《經》中有疑惑難解之處,學友們茫然呆立而無所獲,自新隨口而答,仿佛很平常很熟識的一樣。
他性格方正誠實,沒有絲毫的矯飾。
看見他的人沒有不譏諷他的,把他看作是鄉下人。
同舍的書生晚間讀書,疲倦而睡去,自新用燈架扔(以提醒他),油污滿桌子,他嚴肅懇切地提出批評,仿佛老師一樣。
幼年喪父,家計不能支撐。
母親說:“我看見人家讀書,宛如捕風捉影,期望做大官,萬人中不過一個。
況且我們家命運已經到了這種地步,還為什么讀書呢?”自新哭泣、長跪,說:“亡父用這來囑咐我,將離人世時,沒有聽說別的話,我怎么敢忘卻呢?況且我難道因為衣食的緣故而使母親憂勞嗎?”
他和他的兄長耕田度日,戴著斗笠扛著鋤頭,臉色黧黑。
晚間歸來,就正襟危坐,吟詠古人的詩文,飄飄然仿佛在塵世之外,不知道貧賤是一種悲戚了。
原文:
張自新,初名鴻,字子賓,蘇州昆山人。
自新少讀書,敏慧絕出。
古經中疑義,群弟子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隨口而應,若素了然。
性方簡,無文飾。
見之者莫不訕笑,目為鄉里人。
同舍生夜讀,倦睡去,自新以燈檠投之,油污滿幾,正色切責,若老師然。
髫齔喪父,家計不能支,母曰:“吾見人家讀書,如捕風影,期望青紫,萬不得一。
且命已至此,何以書為?”
自新涕泣長跪,曰:“亡父以此命鴻,且死,未聞有他語,鴻何敢忘?且鴻寧以衣食憂吾母耶?”與其兄耕田度日,帶笠荷鋤,面色黧黑。
夜歸,則正襟危坐,嘯歌古人,飄飄然若在世外,不知貧賤之為戚也。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文章選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
張自新為作者友人,一位不得志的窮苦讀書人。
他不僅悟性極高,而且極為勤學。
他不以家貧為累,且耕且讀,而且敢于藐視紈绔子弟。
他敢愛敢恨,愛其母,又甘愿代兄受杖;他敢恨,不容同舍生偷懶,也敢于“面斥人過,使人無所容”。
他極自信,相信“宰天下竟何如?”
就是這樣一位極有個性的人物,卻因交不出“贄金”,多次被笞辱,郁郁而死。
傳記寫得有血有肉,有聲有色。
歸有光好讀《史記》,曾恨自己寫文章不能像《史記》一樣出色。
但這篇傳記,就有《史記》的氣勢與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張自新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