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可以采用以下的培養策略。
(一)、閱讀習慣——審題的前提
實踐表明,構成一些學生學習數學感到困難的因素之一是他們的閱讀能力差,在閱讀和理解數學內涵方面特別無能。
的確,許多學生讀題時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況下就盲目的按已知條件去碰數,影響了解題能力的形成。
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重視數學閱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讀準。
讀題是解題的起步,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
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做準備。
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的形式和要求應做出明確的規定,如大聲讀、輕聲讀、默讀、讀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題目情節,分離條件與問題,理清題目結構。
因為數學題目中多讀一字或少讀一字,意思可能會大相徑庭。
如:本學期我上的示范課“求一個數上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這節課,在講例題時:“華龍商場共有電視機65臺,已賣出25臺,賣出的是總臺數的幾分之幾?”
我出示例題后,我緊接著出示“審題能力”的(1)讀準:(讀題時可以大聲讀、輕聲讀或默讀,讀題時不添字、不漏字、更不能讀錯字,應把句子讀通順)
讓學生根據要求讀題,再指名學生展示讀題,看學生讀的是否規范、標準。
讀的好的應給于表揚。
2、標記。
為了促使學生在讀的同時加強感知,可指導學生在關鍵的、重要的字詞下面做標記,養成認真讀題的習慣,以便讓他們排除一些無意注意的干擾,在解題時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例如有的題目中提到的“多”、“少”、“除”、“除以”等比較容易忽視或容易混淆的字詞可加著重號,可為正確解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進行完讀準后又出示(2)標記:(要求找出題目中的重點字、詞、句子,并做標記)
讓學生找重點字、詞、句子,并做標記。
指名學生匯報。
3、表達。
學生“數學語言”的特點及掌握數學術語的水平,是其智力發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標,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理解能力差,理解問題常常發生困難和錯誤。
因此,在學生讀題后要重視數學的表達,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題目的情節、問題、條件逐一表述出來,把題目內容轉化為鮮明的表象,通過有聲言語活動,使學生對題目的結構意義達到正確完整的理解。
如:最后出示(3)表達:(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概括題意)
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概括題意。
概括好的給予肯定和表揚。
讓學生表達出:“25臺是65臺的幾分之幾”。
鞏固練習時也按照“審題能力”的三個步驟進行練習。
本節課學生學得很好,都能按照此方法來認真審題并能正確解答此類題目。
(二)、分析綜合——審題的核心
綜合是指從條件推出問題,即從因到果;分析是指從問題追溯到條件,即問果索因。
隨著學生思維自覺性的增強,在審題時,不僅讀懂題意,而且在頭腦中通過分析綜合建立已知和未知的橋梁,溝通兩者之間的聯系,這是審題的核心,也是解題思維過程的核心環節。
因此,要注重培養學生審題過程中的分析綜合能力。
(三)、圖中會意——審題的突破
應用題呈現的問題情境總是精煉、概括、抽象的數學語言,像工程問題、相遇問題等工農業生產中的一些專用詞語或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缺乏一定的知識經驗儲備,給題意的理解帶來困難。
這就要求依靠再造假象,將題目包含的信息轉化成一定的直觀形象(如線段圖、表格等),依靠對直觀的感知來支持抽象思維,使審題有所突破,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有了圖這一具體形象的中介力量,能直觀地揭示題目中各種數量關系,有些學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關系了,審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審題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數學能力,抓好審題能力的培養這一環節,學生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以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會從無到有,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從而提高數學的解題能力。
這也許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同學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加油!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