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元洛的作品李元洛的《宋詞之旅》
在當前的"散文熱"中,作為學術散文,李元洛的《宋詞之旅》是一個較為獨異的現象。
它以批判精神、憂患意識、戀古情結、當下關懷為依托,成功地實現了學術操作的文學化,在當代散文創作方面有明顯的創新價值。同時,其讀詩即讀人、讀心、讀史的實踐本身,使審美客體的人格與創作主體的人格高度迭合,并成功地實現了現代閱讀與文學寫作的完滿統一,這同樣是具有深邃的啟迪意義的。
總之,《宋詞之旅》是一個有其特殊風采的文本。 人生如歌,自己定調自己唱。
四十多年前,當年輕的李元洛還只是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二年級的學生時,他就立下大志:此生要寫十本詩歌理論著作!——調子好唱口難開,這“十本書主義”的人生主題調譜,直到幾十年后包括五十多萬字的《詩美學》等十種詩學著作全部出齊,他才開口笑著談來。 這十種詩學著作的華章妙樂,譜寫出一個聞名于海內外的著名的詩歌理論家李元洛! 遙想少年壯志,歷盡滄桑今皆成。
登樓去,欄桿拍遍,一曲升華了的新的“登臨意”又譜寫心頭。他將自己藏書中的文學理論書籍——好幾千冊,鄭重贈送給他的學生余三定。
他輕裝上陣精裝上陣,完成了從一個“已退伍的詩論老兵”到“剛參軍的散文新秀”的角色轉換,“變奏”出人生高昂飛揚之曲。而從一般的散文創作,再到以唐詩宋詞為題材的系列文化散文創作,是他藝術生涯的又一次“變奏” 從1995年到2000年,海內外出版了他的《鳳凰游》、《吹簫說劍》、《悵望千秋——唐詩之旅》、《高歌低吟——宋詞之旅》、《書院清池》等5種散文集。
他的散文在臺灣、大陸多次獲獎。 他的《唐詩之旅——月光奏鳴曲》獲第五屆“中國廣播文藝獎”一等獎,中央電視臺2002年兩次配樂播映他的散文《回首話青春》。
他的作品被選入大陸及香港數十家出版社出的散文選本。對他的作品,好評如潮。
以唐詩宋詞為題材創作系列散文,是他在當代文壇的首創;以“生命”讀詩,以“詩”品詩,以“論”賞詩,以“史”證詩,以“哲理”解詩,是他的散文的突出特點。 以“生命”讀詩,因為詩是李元洛一生之愛。
他將唐詩比為“一位能以心相許的朋友”,優秀的唐詩人“是我可以傾心快談的忘年的友人”。 六十年代初,他從北師大畢業分配到青海邊陲,在“饑寒交迫,長日如年”的歲月里,他白天上課,寒夜擁被讀詩。
“邊塞詩的精神盛宴”使他“剎那間忘卻了銘心刻骨的饑寒”,在唐詩里豪興遄飛,縱馬巡邊。而在人生的向老之年,他又開始“唐詩宋詞之旅”,讓不眠的孤燈伴他,“讓展卷的書頁計算白晝有多長,讓不倦的健筆測量夜晚有多深”。
他以生命為彈片,在唐詩宋詞這千古之弦上,彈撥出“只此一生”奏鳴曲。他生命的感悟,不老的激情,令千年唐詩人、唐書法家們“青春作伴”還鄉來。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的詩喚醒了他童年的記憶,而童年的記憶又擦新了詩境。他讓人看到,抗戰中他一家人在湘西流亡,清晨出發的足跡,“疊印在落滿白霜的板橋之上”。
他讓人望見,青年的他從北京來到青海的第一個夜晚,在吃了“不見油星的干野菜和三個瘦小饅頭”的夜晚,躺在集體宿舍的床鋪上,望見“圓月,一輪邊塞的圓月”,竟疊映在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幾十年過去了,他還記得當晚的邊塞夜月。
這是因為唐詩的月光與青春生命的“清霜”交融,月喚詩出,詩映月明。 以“詩”品詩,他敲奏漢語的編鐘,讓人感受說的比唱的好聽。
讀他的散文,比喻之美、擬人之妙,如泛舟春江,隨手可捧一掬清亮。他將唐詩中的“板橋”喻為“詩中的彩虹”,將書法喻為“紙上的舞蹈”,而草書是“精神之狂舞”,字字句句,深蘊對中華文化傾心之愛。
“饑餓填飽的是每一個度日如年的日子”,他寫下這樣的比擬句,筆里飽灌的是六十年代青海邊陲的風沙與為理想奮斗的血淚。幽默機警,是李元洛散文奏出的諧謔之趣。
畫家陳白一書寫他的擬句“華夏山川久,炎黃日月長”,下筆時卻錯成“李洛元句”,便連聲致歉。李元洛說:“何妨將錯就錯,你也就寫‘陳一白書’吧!”他贊美李白寫洞庭的詩句,“是蘸著湖水寫成”的,“打個電話到唐朝去,邀他前來把盞吟風”,或者干脆就在《唐詩之旅》中“與李白同游廬山”,其幽默風趣,躍然紙上。
他散文中的對比之妙,如日月同輝,照亮“唐詩宋詞之旅”。中與西,古與今,理想與現實,文學與音樂,舞蹈與書法,古雅與通俗,具象與哲理,兩兩對比,熠熠生輝。
“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欲渡海水無橋。我欲上山山路險,我欲汲井井泉遙。”
他將顧況這首“富于彈性與多義之美”的《悲歌》,與柴可夫斯基的表現“一個痛苦的心靈的傾訴”的交響曲《悲愴》進行比較。 他將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與郭小川的《祝酒歌》中的詩句“七杯酒,豪情與大雪齊飛”等進行比較;他將王鐐《感事》詩中“今日朱門者,曾恨朱門深”中的藝術概括同現實中“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一闊臉就變”的某些現狀進行對比;他借何兆《贈兄》中的詩句“東西南北九千里,除兄除弟更無人”,對比諷刺當今文壇、學界“同氣相求同利相求的互吹”。
2. 雨打芭蕉落滿窗,空街滴落到天明
這首詩應該是現代人寫的。
雨打芭蕉落滿窗,出自宋末詞人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空街滴落到天明,出自唐代詩人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一葉葉,一聲聲, 空階滴到明。街字疑似作者筆誤。
唐詩宋詞尤夢里,字面理解即可。
月掛屋檐曉聲笛,出處不明。一推測為宋代詩人高觀國《聲聲慢·壺天不夜》:乍醉醒,怕南樓、吹斷曉笛。一推測為明代詩人孫承宗《殫忠樓》:目窮江樹家千里,笛倚風檐月一鉤。
如有問題,可隨時聯系~
3. 于中秋有關的唐詩宋詞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月》 (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太常引》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
-- (《全唐詩》)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詩》)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全唐詩》) 《中秋見月和子由》 (宋)蘇軾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 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宋詩鈔》) 《中秋登樓望月》 (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宋詩鈔》)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壺接勝游,今年喜不負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
《一剪梅》(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嫦娥》 (唐)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huán)還寢夢佳期。
4. 永遠的唐詩宋詞 梁宇廣閱讀答案
1.“獨愛唐詩宋詞,獨愛其中所展示的一個個古雅的詩詞意境,獨愛浪蕩于境界之中的一個個不羈的靈魂。”
2.B
3.在世界的各處周游,路兩旁有古樹和老樹和黃昏時的烏鴉,還有稀稀疏疏的人家,流水聲回蕩在耳邊……
4.“用眼睛去讀,用心靈去讀,用人生去讀”指讀書首先要通過眼睛來看懂詩詞內容,然后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知作者的感受,再結合自己和作者的人生經歷領悟詩詞里的深刻精神。1.“獨愛唐詩宋詞,獨愛其中所展示的一個個古雅的詩詞意境,獨愛浪蕩于境界之中的一個個不羈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