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詞選有哪些文章
無名氏《滿江紅》宋詞鑒賞 (3891)
無名氏《九張機》宋詞鑒賞 (2191)
無名氏《采桑子》宋詞鑒賞 (1627)
無名氏《鳳棲梧》宋詞鑒賞 (1453)
無名氏《長相思》宋詞鑒賞 (2455)
無名氏《魚游春水》宋詞鑒賞 (1175)
無名氏《九張機》宋詞鑒賞 (2519)
劉將孫《沁園春》宋詞鑒賞 (1246)
張熙妻《菩薩蠻》宋詞鑒賞 (1269)
章文虎妻《臨江仙》宋詞鑒賞 (876)
周氏《瑞鶴仙》宋詞鑒賞 (711)
張炎《渡江云》宋詞鑒賞 (732)
張炎《疏影》宋詞鑒賞 (865)
張炎《解連環》宋詞鑒賞 (922)
陳德武《水龍吟》宋詞鑒賞 (1087)
劉氏《沁園春》宋詞鑒賞 (903)
蔣捷《梅花引》宋詞鑒賞 (1342)
蔣捷《燕歸梁》宋詞鑒賞 (810)
蔣捷《女冠子》宋詞鑒賞 (807)
蔣捷《賀新郎》宋詞鑒賞 (914)
蔣捷《賀新郎》宋詞鑒賞 (676)
蔣捷《賀新郎》宋詞鑒賞 (763)
呂同老《水龍吟》宋詞鑒賞 (769)
王易簡《天香》宋詞鑒賞 (605)
徐君寶妻《滿庭芳》宋詞鑒賞 (733)
醴陵士人《一剪梅》宋詞鑒賞 (1244)
梁棟《念奴嬌》宋詞鑒賞 (1119)
黃公紹《青玉案》宋詞鑒賞 (963)
周密《四字令》宋詞鑒賞 (623)
周密《高陽臺》宋詞鑒賞 (568)
周密《法曲獻仙音》宋詞鑒賞 (473)
周密《一萼紅》宋詞鑒賞 (532)
周密《夷則商國香慢》宋詞鑒賞 (433)
周密《玉漏遲》宋詞鑒賞 (464)
周密《齊天樂》宋詞鑒賞 (609)
周密《水龍吟》宋詞鑒賞 (847)
周密《曲游春》宋詞鑒賞 (563)
周密《玉京秋》宋詞鑒賞 (663)
周密《瑤花》宋詞鑒賞 (635)
周密《花犯》宋詞鑒賞 (545)
周密《木蘭花慢》宋詞鑒賞 (734)
孫居敬《好事近》宋詞鑒賞 (495)
劉辰翁《西江月》宋詞鑒賞 (1090)
劉辰翁《憶秦娥》宋詞鑒賞 (729)
劉辰翁《摸魚兒》宋詞鑒賞 (840)
劉辰翁《永遇樂》宋詞鑒賞 (761)
劉辰翁《蘭陵王》宋詞鑒賞 (650)
劉辰翁《柳梢青》宋詞鑒賞 (924)
江開《商婦怨》宋詞鑒賞 (691)
2. 宋詞選>讀書筆記
永遇樂
蘇 軾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簡析
詞人蒞臨徐州,宿于唐代名妓關盼盼的燕子樓。是夜,明月皎潔如霜,好風清涼如水,此為大景,以靜襯托夜之深。魚跳曲港,露瀉圓荷,此為小景,以動反襯夜之靜。如此靜夜,自能夢遇佳人。然三更鼓響,一片葉落,忽然驚醒,于是悵然若失,起而尋夢上征融情入景,若夢若醒,亦真亦幻,給人以惝恍迷離之感。下片由人亡樓空,直抒感慨,把故園之思,今昔這感、人生如夢之嘆,打成一片。他從自己今日憑吊燕子樓,推想到他日后人又將憑吊自己所建的黃樓,一種人生須臾、榮枯無常的感慨襲上心頭,使他深有"古今如夢,何嘗夢覺"之慨。看來,這燕子樓的一夢,也不特是艷遇而已,更暴光坡心境的一次澄化。
3. 宋詞選>讀書筆記
永遇樂
蘇 軾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簡析
詞人蒞臨徐州,宿于唐代名妓關盼盼的燕子樓。是夜,明月皎潔如霜,好風清涼如水,此為大景,以靜襯托夜之深。魚跳曲港,露瀉圓荷,此為小景,以動反襯夜之靜。如此靜夜,自能夢遇佳人。然三更鼓響,一片葉落,忽然驚醒,于是悵然若失,起而尋夢上征融情入景,若夢若醒,亦真亦幻,給人以惝恍迷離之感。下片由人亡樓空,直抒感慨,把故園之思,今昔這感、人生如夢之嘆,打成一片。他從自己今日憑吊燕子樓,推想到他日后人又將憑吊自己所建的黃樓,一種人生須臾、榮枯無常的感慨襲上心頭,使他深有"古今如夢,何嘗夢覺"之慨。看來,這燕子樓的一夢,也不特是艷遇而已,更暴光坡心境的一次澄化。
4. 關于胡云翼的宋詞選
好像是二版!胡云翼(1906——1965)
初版是62年中華書局初版
1.62年中華書局初版
2.82年上海古籍初版社
至于9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的,和上述2相同
影響:胡云翼先生選注的《宋詞選》,重視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具有一定的價值。他的注釋淺顯易懂,,對作家和作品作了簡要的介紹和說明。 胡云翼先生的《宋詞選》,**前后大量發行,大學中文系師生幾乎人手一冊。這木書有著許多優點,如選目頗多名篇,注釋、串講比較淺顯通俗,適合于社會上一般讀者的需要。
局限性:當然,此書寫于**之前,難免受當時文藝界錯誤的思想傾向的影響,如其中對詞的發展中的兩種錯誤看法等
5. 誰有錢鐘書的《宋詞選注》的讀后感或者是它的評價
看錢先生的《宋詩選注》是四五年之前的事情了,當時興趣很濃,還抄了很多好詩到日記本上.讀這本書最深刻的印象是錢鐘書先生評介人物性格和作品特色時的語言風趣幽默形象.無疑,很多語言是錢氏風格,他人絕對講不出這樣的絕妙好詞來.
看完這本書,你會對宋朝詩歌的風格流派和風格流變有一個總體的印象.畢竟人的趣味應該是多樣的,山谷的老辣拗體固然出人一頭地,蘇軾的詩歌比喻絡繹固然勝人一籌,但永嘉四靈的詩歌卻也清新靈秀.錢鐘書先生對各家各派都沒有什么偏見.他在詩歌注解中表現出了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一個小詩人盡管其它詩歌都不好,只要有一首好詩也可入選,象柳開的詩.而一個大詩人盡管有很多好詩,但存在的詩歌上的缺點,錢鐘書先生也會提到.同時在評介時候也注意到堅持辯證的觀點,每一家詩歌的利弊基本都講出來了.
最重要的一點是錢鐘書先生的眼界是廣闊的,他對宋詩的評價是放到中國詩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去考察.每個人的詩承和對后來人的影響基本都被他說到了,一些詩句的歷史衍變也被他指出來.這樣讀者就不會只被宋詩狹隘住,而能夠將眼界放開,會通古今,熔煉百世,觸類旁通,系統條理地領會宋詩的發展風貌,這種治學精神在錢鐘書先生的《管錐編》中也表現得很明顯.
在中國詩歌發展歷史中,唐詩第一,宋詩第二,清詩第三.如何恰當地評價宋詩是個很不容易的問題.在這方面,錢鐘書先生花了很大的工夫,整個《宋詩選注》,是錢鐘書先生單干,其中絕對找不出抄襲的痕跡,不象現在很多學者那樣干著“文抄公”那樣不光彩的事情.同時錢鐘書先生對宋詩也很不滿,但又迫于組織單位上的任務分配和政治風氣的壓力,這個《宋詩選注》寫起來也是很不痛快,寫不來也不太如意,特別是對詩歌的選擇上.正如全書充滿著幽默的筆調,但實際上其中更反照出錢先生的無奈和壓抑.這是我不得不指出的.
真正的錢氏作品要到后來出版的《宋詩紀事補正》100卷中才能看到.(不過我還沒看到).詩以言志,可以陶冶性情.但他人寫出來的詩不能令人滿意,這就要進行詩歌批評,指出好詩到底好在哪,壞詩壞在哪里.要提高詩歌的鑒賞水平,我認為《宋詩選注》還是值得好好看看的.因為錢先生有很高的文藝鑒賞能力,這種能力在他的很多著作中都可以看到,令人信服.在《宋詩選注》對詩人的評介中也可看出評介者的慧眼.只是令人奇怪的是對每首詩的藝術特點并沒有說明.雖然這樣,其中還是可以看出評介者平等的眼光,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轉益多師是汝師,百花釀蜜,方有如許的甘甜.這部書更重要的是闡述了藝術創作的境界——從心所欲不逾矩.真正的自由必然是以規矩為前提,能規矩方能躋得大自由.這不僅是對藝術,對于生活都是一個很大的啟示.
6. 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
答案可以有兩種,答其中一種即可。①同意。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意境開闊。總之,詞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②不同意。起句寫花之凋零,青杏酸澀,為整首詞投下了悲涼的陰影;二、三句寫燕子翻飛、綠水繞人家,雖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卻是以樂景襯哀情;四句說柳絮飄飛,這一“又”字,則又表明詞人之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詩詞中常用來寫愁情,此處亦然,“天涯何處無芳草”即言愁情無限。因此,這首詞中對“絮飛花落”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著傷春之情,并非曠達之語。
7. 誰有錢鐘書的《宋詞選注》的讀后感或者是它的評價啊
看錢先生的《宋詩選注》是四五年之前的事情了,當時興趣很濃,還抄了很多好詩到日記本上。
讀這本書最深刻的印象是錢鐘書先生評介人物性格和作品特色時的語言風趣幽默形象。無疑,很多語言是錢氏風格,他人絕對講不出這樣的絕妙好詞來。
看完這本書,你會對宋朝詩歌的風格流派和風格流變有一個總體的印象。畢竟人的趣味應該是多樣的,山谷的老辣拗體固然出人一頭地,蘇軾的詩歌比喻絡繹固然勝人一籌,但永嘉四靈的詩歌卻也清新靈秀。
錢鐘書先生對各家各派都沒有什么偏見。他在詩歌注解中表現出了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
一個小詩人盡管其它詩歌都不好,只要有一首好詩也可入選,象柳開的詩。而一個大詩人盡管有很多好詩,但存在的詩歌上的缺點,錢鐘書先生也會提到。
同時在評介時候也注意到堅持辯證的觀點,每一家詩歌的利弊基本都講出來了。 最重要的一點是錢鐘書先生的眼界是廣闊的,他對宋詩的評價是放到中國詩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去考察。
每個人的詩承和對后來人的影響基本都被他說到了,一些詩句的歷史衍變也被他指出來。這樣讀者就不會只被宋詩狹隘住,而能夠將眼界放開,會通古今,熔煉百世,觸類旁通,系統條理地領會宋詩的發展風貌,這種治學精神在錢鐘書先生的《管錐編》中也表現得很明顯。
在中國詩歌發展歷史中,唐詩第一,宋詩第二,清詩第三。如何恰當地評價宋詩是個很不容易的問題。
在這方面,錢鐘書先生花了很大的工夫,整個《宋詩選注》,是錢鐘書先生單干,其中絕對找不出抄襲的痕跡,不象現在很多學者那樣干著“文抄公”那樣不光彩的事情。同時錢鐘書先生對宋詩也很不滿,但又迫于組織單位上的任務分配和政治風氣的壓力,這個《宋詩選注》寫起來也是很不痛快,寫不來也不太如意,特別是對詩歌的選擇上。
正如全書充滿著幽默的筆調,但實際上其中更反照出錢先生的無奈和壓抑。這是我不得不指出的。
真正的錢氏作品要到后來出版的《宋詩紀事補正》100卷中才能看到。(不過我還沒看到)。
詩以言志,可以陶冶性情。但他人寫出來的詩不能令人滿意,這就要進行詩歌批評,指出好詩到底好在哪,壞詩壞在哪里。
要提高詩歌的鑒賞水平,我認為《宋詩選注》還是值得好好看看的。因為錢先生有很高的文藝鑒賞能力,這種能力在他的很多著作中都可以看到,令人信服。
在《宋詩選注》對詩人的評介中也可看出評介者的慧眼。只是令人奇怪的是對每首詩的藝術特點并沒有說明。
雖然這樣,其中還是可以看出評介者平等的眼光,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轉益多師是汝師,百花釀蜜,方有如許的甘甜。這部書更重要的是闡述了藝術創作的境界——從心所欲不逾矩。
真正的自由必然是以規矩為前提,能規矩方能躋得大自由。這不僅是對藝術,對于生活都是一個很大的啟示。
8. 俞陛云在《宋詞選擇》中對《蝶戀花》的上闕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詞作鑒賞
以豪放派著稱的蘇軾,也常有清新婉麗之作,這首《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就是這么一首杰作。
“花褪殘紅青杏小”,既寫了衰亡,也寫了新生,殘紅褪盡,青杏初生,這本是自然界的新陳代謝,但讓人感到幾分悲涼。睹暮春景色,而抒傷春之情,是古詩詞中常有之意,但東坡卻從中超脫了。“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作者把視線離開枝頭,移向廣闊的空間,心情也隨之軒敝。燕子飛舞,綠水環抱著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掃起句的悲涼。用別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傷春與曠達兩種對立的心境化而為一,恐怕只有東坡可以從容為之。“燕子飛時”化用晏殊的“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點明時間是立春后的第五個戊日,與前后所寫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綿吹又少”,與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本應同屬一組,寫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作者沒有接連描寫,用“燕子”二句穿插,傷感的調子中注入疏朗的氣氛。絮飛花落,最易撩人愁緒。這一“又”字,表明詞人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見于言外。這是道地的婉約風格。相傳蘇軾謫居惠州時曾命妾婦朝云歌此詞。朝云歌喉將囀,卻已淚滿衣襟。
“墻里秋千墻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說的那個“綠水人家”。由于綠水之內,環以高墻,所以墻外行人只能聽到墻內蕩秋千人的笑聲,卻見不到芳蹤,所以說,“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不難想象,此刻發出笑聲的佳人正歡快地蕩著秋千。這里用的是隱顯手法。作者只寫佳人的笑聲,而把佳人的容貌與動作,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讀者隨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個墻里少女蕩秋千的歡樂場面。可以說,一堵圍墻,擋住了視線,卻擋不住青春的美,也擋不住人們對青春美的向往。這種寫法,可謂絕頂高明,用“隱”來激發想象,從而拓展了“顯”的意境。同樣是寫女性,蘇東坡一洗“花間派”的“綺怨”之風,情景生動而不流于艷,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輕,難能可貴。
從“墻里秋千墻外道”直至結尾,詞意流走,一氣呵成。修辭上用的是“頂真格”,即過片第二句的句首“墻外”,緊接第一句句末的“墻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緊接前一句句末的“笑”,滾滾向前,不可遏止。按詞律,《蝶戀花》本為雙疊,上下闋各四仄韻,字數相同,節奏相等。東坡此詞,前后感情色彩不同節奏有異,實是作者文思暢達,信筆直書,突破了詞律。
這首詞上下句之間、上下闋之間,往往體現出種種錯綜復雜的矛盾。例如上片結尾二句,“枝上柳綿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處無芳草”,強自振奮。這情與情的矛盾是因現實中,詞人屢遭遷謫,這里反映出思想與現實的矛盾。上片側重哀情,下片側重歡樂,這也是情與情的矛盾。而“多情卻被無情惱”,不僅寫出了情與情的矛盾,也寫出了情與理的矛盾。佳人灑下一片笑聲,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詞人雖然寫的是情,但其中也滲透著人生哲理。
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墻里、墻外、佳人、行人一個無情,一個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憂憤之情,也蘊含了他充滿矛盾的人生悖論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