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詞對中國文學傳統的繼承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而宋代則被稱為詞的時代。詞源于民間,始于唐,興于五代,盛于兩宋。在宋代,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興起,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強烈。其時,不但宮廷內設有教場,在許多城市也都有歌樓伎館,甚至有些官僚豪紳家里也有歌伎舞女,這種社會風尚為宋詞的普遍發展提供了條件。宋詞數量巨大,近人唐圭章編的《全宋詞》,含著名詞人1330多家、作品19900多首。
在宋詞的發展繁榮過程中,整個社會的導向作用同樣十分明顯。如果說唐代的詩人在某種程度上還只是供皇室及其統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詞人已由被別人欣賞而一躍登上了政治舞臺,并成為宋代政治舞臺上的主角。宋代皇帝個個愛詞,宋代大臣則個個是詞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都是當時的著名詞人。在封建社會中從不出頭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為一代詞宗,名垂千古。在當時的科舉考試中,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見詞人蘇軾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會的認同和推崇,宋詞才得以佳篇疊出,影響久遠。
2. 《宋詞三百首》為什么被稱為文學皇冠上的巨鈷
《宋詞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詞選本,編者朱孝臧(1857?1931年),原名祖謀,字古微,號漚 尹,又號強村,浙江歸安人,其選錄標準,以渾成為主旨,并求之體格、神致。
編選的詞以其體格 雅致、文字優美、意境自然和意味深長而著稱,成為人們了解宋詞的必讀書籍之一。 而后來的各 種宋詞三百首的版本,也基本上都以這個版本為基礎。
《宋詞三百首》多為歷代傳誦的名家名作,選材廣泛,有的表達豪情壯志,有的吟花詠月贊 美大自然,有的描繪社會風物人情,有的慷慨激昂、直抒胸臆,富有愛國熱情。 到了宋代,詞在形式上和內容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盡管詞在語言上受到文人詩作的影 響,而典雅雕琢的風尚并沒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間風格。而詞的長短句形式更便于抒發感情,所 以“詩言志,詞抒情”的這種說法還是具有一定根據的。
宋詞以其完美的藝術形式與唐詩、元曲相互輝映,同為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三株奇葩,幾百年 來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許多名篇名句家喻戶曉,膾炙人口。 清代人上疆村民選注的《宋詞三 百首》,正是備受宋詞愛好者青睞的優秀版本,多少偉人英雄談之以言志,達官貴族誦之以怡情, 家家戶戶持之以教兒童。
可以說,《宋詞三百首》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 里,它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千百年來一直為我國人民世代傳誦。
3. 宋詞稱為
詞,詩歌的一種。
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風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
后有同名書籍《宋詞》。宋詞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學樣式上詞,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
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牌”,依調填詞叫“依聲”。詞別名“長短句”( 在宋代以后,可以說長短句是詞的別名,但是在北宋時期,長短句卻是詞的本名;在唐代,長短句還是一個詩體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