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剛好念四年級的時候,媽媽叫來在城里念大學的舅舅,讓他帶我去鄉下,到外祖母家去過暑假。
外祖母家居住的村子周圍有四個大水塘,其中最美的一個便是村東北的野荷塘,塘中長滿了荷花。
又有人叫它月牙泡,因為它的形狀像月牙。
月朗風清的夜晚,舅舅領我去那塘邊散步。
來到塘邊,只見滿塘浮光躍金,如繁星閃爍。
塘四周的樹木在微光下形成一圍黑綠。
整個月牙恰似一彎晶瑩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白天,塘面在陽光下泛著綠光,在微風中漾著綠浪。
綠葉中點綴著許多粉紅的荷苞和荷花,嬌嫩而潔凈的荷花顫動著,像披著青紗跳舞的少女。
塘面上有塊白水,荷葉在白水邊形成一條彎曲的邊緣線。
我和村里的伙伴們經常來到這塊白水邊,在幾株垂柳下**了衣服,走過一段濕潤的沙地,跳入清澈的水中。
恬靜的墻面便響起一片喧鬧聲,一條條“黑泥鰍”在水中鉆來鉆去,水流像母親柔和的手,輕輕地撫摸著我們,我們像蕩在搖籃中。
有時,我們排成整齊的橫隊,有人發一聲喊,只聽得“撲通通”、“撲通通”,像哪個鼓隊亂了套似的一陣亂響,身后翻著大菊花似的浪。
這就是我們常玩的“狗刨比賽”。
“刨”到岸邊,人人都氣喘吁吁,仰面倒在柔軟的沙灘上。
太陽熱烘烘的,曬得我們昏昏欲睡,駕云似的。
有時,我們分成兩隊,相互擊水。
那情景更是鬧得慌。
急速的水線向對方射去,又從對方射來,水線交射在一起,撞擊出點點白珠,騰起,落下。
“嘩嘩”的撩水聲,“呀呀”的叫喊聲,亂糟糟響成一片。
塘邊樹上的鳥也被駭得停止了鳴叫。
兩條戰線越逼越近,最后混成一團。
搞不清誰和誰是一隊的啦,只是閉著眼,嘴里“撲撲”地吐著,使勁往外擊水。
當我們互相扭在一起時,便停止了擊水,哈哈大笑起來。
然而,無論怎樣鬧,決不能超越那道荷葉形成的綠色邊緣線。
線那邊水深,還有些雜草,小朋友都怕。
可是,我卻根本沒把這些警告主在心上。
我一個城里的孩子,見識比他們多多啦,我才不怕呢! 剛學會幾下“狗刨”時,我覺得有了水中自衛的本事,就滿不在乎沖破了那道綠線,到了荷花叢中。
該城里的人向鄉下人炫耀了,我想站立起來,再向小朋友驕傲地喊上一聲:“你們看!” 可是這壯舉剛開頭,水便一下子沒了我的頭頂。
頓時,一種不可名狀的恐懼感緊緊地攫住了我。
我掙扎出水面,凄厲地嚎起來:“救命啊……” “咕嚕”,一口水進了肚。
我暈頭轉向地一個勁往上挺,每次冒頭只能喊“救……”,便“咕嚕”喝一口水。
我雙腳夠不著底,身子像鉛塊般地往下墜,只覺得眼前金花亂冒,耳朵里嗡嗡作響,腦袋脹得幾乎要炸,水還一個勁往嘴里涌。
突然,我覺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接著一股力把我拉出來。
原來,小伙伴們在水中排成一隊,手拉手鐵鏈般將我拖到岸上。
我嚇得哇哇大哭,一個勁嘔水。
他們卻圍著我哈哈大笑,這下,他們可逮著機會嘲笑我這傲氣十足的城市小少爺了。
然而,那笑聲是多么憨直純樸啊!我一直留戀那笑聲。
如今,我的孩子已經上學了,往事也忘了許多,可是,那荷塘卻同天上的月牙一樣,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
我懷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認識了大自然和諧的美和人純樸的美。
《荷塘舊事》是一篇回憶性的寫景敘事散文。
文章中多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麗景色。
其中,還敘述了發生在荷塘里讓作者深深銘記在心的一件往事。
通過美景舊事,抒發了作者贊美自然,贊美人類純樸的愛的思想感情。
http://**view/* 自己去看一看吧!
希望采納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本人跪求一篇抒情散文要帶具體賞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