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
唐代: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曰: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會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龍棲留住就顯神靈。
這是一間簡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遠揚。
苔蘚爬上臺階染出一片碧綠,草色映入竹簾映得漫屋青色。
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多識的人,來往的沒有不學無術之徒。
平時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
沒有繁雜的音樂攪擾聽覺,沒有文牘公務勞累身心。
似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如西蜀揚子云的草屋。
孔子說:“這有什么簡陋呢?
擴展資料: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
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 之稱。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
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其中《陋室銘》是他所創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駢體銘文,文章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
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它單純、簡練、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詩,充滿了哲理和情韻。
《陋室銘》不足百字,篇幅極短,格局甚大。
陋室以矮山、淺水相襯,與諸葛廬、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賢人、今之鴻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
全文想象廣闊,蘊含深厚,有咫尺藏萬里之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陋室銘》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請把《陋室銘》語句劃分朗讀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