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詩宋詞的流派與風格
宋詞:1、婉約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彥、李清照等.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周邦彥:蘭陵王 (柳陰直)、蝶戀花 (月皎驚烏棲不定)、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2、豪放派 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張元干、張孝祥等.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江城子·密州出獵》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元干:賀新郎(夢繞神州路)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唐詩:1.山水田園詩派 王維、孟浩然、盧綸、李益、等:特點:題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隱士;風格多恬靜雅淡,富于陰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絕、五律、五古.王維:《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孟浩然:《過故人莊》 2.邊塞詩派 高適、岑參、盧綸、李益等:特點:描寫戰爭與戰場,表現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或描寫雄渾壯美的邊塞風光,奇異的風土人情,又或描寫戰爭的殘酷,軍中的黑暗,征戍的艱辛,表達民族和睦的向往與情懷.高適:《別董大》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3.浪漫派 李白特點: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明白、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李白:《月下獨酌》、《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3.現實派 杜甫特點:詩歌藝術風格沉郁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代表作有:《三吏》、《三別》、《兵車行》。
2. 大學本科課程《唐詩研究》的作業題目請大家幫忙做做,謝謝1.結 愛問
1。
安史之亂后的黯然現實摧毀了大歷士人的希望。痛定思痛,他們驀然感到了自己的無能和衰老,失去了盛唐士人昂揚奮發的精神風貌,熱切的仕進欲望為消極避世的隱逸情懷所取代,他們的詩,不再有李白那種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氣勢,也沒有杜甫那種反映戰亂社會現實的激憤和深廣情懷。
盡管有少量作品也寫民生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現出一種孤獨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調,這使詩歌創作由雄渾的風骨氣概轉向淡遠的情致,轉向細致省凈的意象創造,以表現寧靜淡泊的生活情趣,雖有風味而氣骨頓衰。 在大歷詩中,詩人寂寞冷落的情思,多通過象征性意象或描述性意象表達出來,形成了兩種意象類型。
2。杜詩的主要風格特征是沉郁頓挫,這種風格的感情基調是悲慨。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頓挫,是感情表達的波浪起伏、反復低回。杜詩無論是寫生民疾苦,懷友思鄉,還是寫自己的窮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闊大的。
頓挫是他的激情受到理性抑制的結果。杜詩的風格是多樣化的,蕭散自然,便是其風格的又一重要特色。
閑適情趣,安靜明秀境界,細膩的景物描寫,形成了杜詩的這種特色,如《水檻遣心二首》。而《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更有代表性,這組詩把蕭散自然的情懷抒寫得從容和優雅,讓人神往。
杜詩不同風格的形成,與杜甫不同時期的不同境遇,或者同一時期的不同心境似有關系。 當他生活坎坷、顛沛流離,或處于戰亂之中時,他的家國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悲歌慷慨。
這時的詩,往往便表現為沉郁頓挫。當他生活稍為安定時,他就寫一些蕭散自然的詩。
3。陳子昂是一位對唐詩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詩人。
他的詩歌創作表現出明顯的復古傾向,主張恢復古詩比興言志的風雅傳統,呈現出與當時朝中流行的館閣體完全不同的精神風貌。 復歸風雅,是陳子昂振起一代詩風的起點,集中體現為他創作的38首《感遇詩》。
這些詩非一時一地之作,但基本上都作于詩人入仕之后,其中有很多首與作者的政治活動有直接的關系,具有強烈政治傾向。 壯偉之情和豪俠之氣,是陳子昂詩歌創作的個性風采,也是他倡導的風雅興寄中能反映一個時代士人精神風貌的新內容,被稱為唐詩風骨的東西。
陳子昂的詩歌創作和理論主張影響了有唐一代。他對風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詩美理想,對于唐詩的變革具有關鍵性的意義。
這為后來唐代文學的進一步發展所證實,成為盛唐詩歌行將到來的序曲。 4。
李白思想駁雜,既有儒家積極用世的思想,又接受了神仙道教的信仰,同時也受到縱橫家與任俠風氣的影響,這些都統一在“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中。 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點,便是獨立不羈,不受任何約束。
這是魏晉開始的人的覺醒發展至巔峰的產物,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華的產物。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物象和具體事件做細致的描述。
李白作詩,常以奔放的氣勢貫穿,講究縱橫馳騁,一氣呵成,具有以氣奪人的特點。 灑脫不羈的氣質,傲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暴發強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它往往是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飚和噴溢的火山。
與噴發式感情表達方式相結合,李白詩歌的想象變幻莫測,往往發想無端,奇之又奇。 李白詩中既有雄奇壯偉的意象,亦不乏清新明麗的優美意象,因而,李白詩的意象,有壯美與優美兩種類型。
李白詩歌的語言風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點,明麗爽朗是其詞語的基本色調。
3. 【試述唐宋詞學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哪幾個層面】
前此的唐宋詞的研究,較少從傳播學的角度來進行考察.然而唐宋詞之所以能代代相傳、流傳至今,恰恰是依靠了傳播的力量.本文將唐宋詞的傳播方式作為研究對象,希望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唐宋詞興盛的原因,并通過對唐宋詞各種傳播方式的具體考察,探尋其在唐宋詞史的進程和唐宋詞風的演變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序論部分主要對唐宋詞傳播方式研究的現狀進行了述評,指出了唐宋詞傳播方式研究的意義和價值之所在,并概要介紹了唐宋詞傳播方式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第一章:唐宋詞的傳播背景和傳播階段.唐宋詞的傳播背景是唐宋詞傳播研究的基礎,其傳播背景一是城市化,這為唐宋詞的欣賞提供了龐大的受眾群;二是商業化,這為唐宋詞的消費提供了適宜的溫床;三是“去道德化”,這為唐宋詞的創作擺脫了精神的束縛.從傳播的角度來看,唐宋詞大致可分三個階段:“樂人之詞”、“詩人之詞”和“詞人之詞”,它們分別和詞的聲音傳播、文字傳播和印刷傳播密切結合.第二章:唐宋詞的歌舞傳播.。
4. 唐宋詩詞的風格
唐詩: 1.山水田園詩派 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盧綸、李益 特點: 題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隱士;風格多恬靜雅淡,富于陰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絕、五律、五古。
代表作:王維:《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孟浩然:《過故人莊》 2.邊塞詩派 代表人物 高適、岑參、盧綸、李益 特點: 描寫戰爭與戰場,表現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或描寫雄渾壯美的邊塞風光,奇異的風土人情,又或描寫戰爭的殘酷,軍中的黑暗,征戍的艱辛,表達民族和睦的向往與情懷。 代表作:高適:《別董大》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浪漫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點: 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
詩詞自由、奔放、明白、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
代表作:李白:《月下獨酌》、《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 4.現實派 代表人物 杜甫 特點: 詩歌藝術風格沉郁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 代表作:《三吏》、《三別》、《兵車行》 宋詞主要派別有婉約派和豪放派 宋詞: 1、婉約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彥、李清照、姜夔 代表作: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婉約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
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內容比較窄狹。
由于長期以來詞多趨于宛轉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彥等詞家為“詞之正宗”,正代表了這種看法。
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無不從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響。 2、豪放派 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張元干、張孝祥等。
代表作: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江城子·密州出獵》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張元干: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 豪放派的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黃庭堅、晁補之、賀鑄等人都有這類風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蔚然成風,辛棄疾更成為創作豪放詞的一代巨擘和領袖。
豪放詞派不但屹然別立一宗,震爍宋代詞壇,而且廣泛地沾溉詞林后學,從宋、金直到清代,歷來都有標舉豪放旗幟,大力學習蘇、辛的詞人。
5. 怎樣寫研究性學習,課題為"唐詩宋詞與女性文化".麻煩指導,多謝.
你指的是哪個?女性文化的話建議你從唐朝女權地位的大幅提升查起。
唐朝女權地位的提升使得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的加深,在武周到玄宗安史之亂之前達到高峰,亂后逐降(女色誤國論占上風)。在此期間女性名人(女皇武則天,女官上官婉兒,裴大娘的劍舞,還有最早的娘子關的命名人——李淵的哪個女兒忘了……等等)很多,但多以參政具多。
亂后則從參政逐退至文學方面(男人不色,怎會不正經?還得找個背黑鍋的……),有名的有個叫薛濤的女詞人,另外在當時的“行院(高級歌舞伎)”還有許多名人(參考《行院物語——唐篇》,在此不再一一介紹)。到了兩宋時期隨戰事的不斷出現,怨婦、守活寡者、望門寡者(她們的丈夫都被征兵了……)越來越多,就有了盼喜鵲帶好消息——怨喜鵲沒帶帶消息——怒而將喜鵲捉住關入籠中的女性心理的詞(是北宋初的)。
也有家境好的,相親還不太好意思、出游晚歸惹禍的、丈夫在外作官,在家犯相思的(李清照年輕時期的,叫甚么忘了……),另蘇門四士中秦觀的妻子蘇小妹據說也是一個才女,可惜早亡,不過也留下不少兄妹、夫妻間斗法的佳話(她好像沒趕上變法之亂)。在兩宋更替期間多以愛國悲憤政府不收復失地為主,但隨朱熹理學的興起女性就走上沒落之路,偶爾有那么幾個女才人在嫁出后都被磨去棱角,成為了只會相夫教子的平常女人了…… 要是找的是“性學習”的話你還是翻翻《素女心經》好了。